笔趣阁 > 道缘仙梦 > 第二章 夜宿山林

第二章 夜宿山林


这间破庙在离松岩城不远的山林之中,原是此地百姓为祭拜山神而修建的庙宇,长有约十余丈,宽约有三丈,庙前庭院皆是石板铺造,只是如今无人打理,,漫生了些杂草。

        昔日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已被枯枝树叶遮蔽,黯然无光,朱红色的墙壁,也褪去了一层颜色,不少裂纹盘桓墙上。

        庭中原有一尊青铜大鼎,昔日也是香火鼎盛,如今战事四起,已被人拿去造了兵器,只留下个三足印记,还有些陈年旧蜡的痕迹。

        庙内依然伫立着一尊山神像,庄重肃穆,只是蛛网环绕,一副萧条破败之感,却叫人心中生不起礼拜之意。

        此刻庙中之人,都是逃难灾民,尽皆衣衫褴褛,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姜离双手抱于脑后,翘着腿躺在树梢上,眼睛望着横梁,不一会便侧过身,一手枕在头下,一手伸到胸前,摸出一枚玉佩。

        这玉佩用一条细线捆着,挂在姜离脖颈,色泽暗淡,显得普通平常,不像什么奇石珍宝,前面刻画云纹,后面似是笔画,应是两个字,却无人认得出。

        这是姜离父亲无意中得来的玉佩,自姜离出生起便挂在姜离身上,如今姜离身无外物,这枚玉佩便是他父亲留给他唯一的物件。

        姜离握着玉佩,那日姜府被破,亲人被害的场面又浮现眼前。

        大房三叔家的堂弟,比姜离还小上两岁,就在混乱中独自哭泣,忽然一个汉子手中锄头一挥,便落在那堂弟头上,顿时脑浆迸溅,血流如注,那汉子脸色似是有些得意,提着锄头又往别处寻去。

        还有二房的四叔,一颗圆滚滚的头颅便落在姜离脚下,双眼大睁,一脸的茫然与惊恐。

        ……

        ……

        那日混乱中姜离与父母失散,也不知二人是否逃了出去,以如今的状况,今生不知是否还有重逢之日。

        想到这般种种,姜离不禁握紧玉佩,闭起双目,任凭泪水滑落。

        “小离儿,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你要好好活下去,你父母倘若还在世,将来定会相见的。”

        老李坐在姜离边上,出言安慰,只不过说出这话时,老李脸上也黯然忧伤,他虽如此安慰姜离,但他自己也有亲人失散,还能与亲人重逢么?

        “也许吧。”姜离睁开双目,将玉佩放回胸前衣物之内,淡淡地说道。

        老李微微摇头,摸了摸怀里,凑到姜离耳边,小声说道:“先忍着点,待夜深人静再吃。”

        俗话说“财不露白”,这几个烧饼若是在平时也无人惦记,只是眼下这情形,当着众人拿出来,说不得要被人抢了去,还要白挨一顿打。

        这等事姜离也见过不少,是以现下腹中虽饥饿难耐,也只好忍着。

        若非遇上老李,如姜离这般少年,在乱世中孤苦伶仃,说不得早就死了。姜离心里非常感激老李,便想着有朝一日天下太平了,如果二人还撑得过这乱世,无论如何也要给老李谋个安生日子过。

        “听说朝廷接连收复了三个郡城,也不知是真是假。”

        “我也听说老家那边现下朝廷战胜,没有战事了。”

        “那我们不若折返,我在老家的种着几亩地,虽然税赋重了点,好歹也有个安稳日子过。”

        旁边几人聊着天。

        姜离听到此处,心中微微有些意动,听其口音,对话中的“老家”应该有些接近隆陵郡,本想去问问隆陵郡如何,可转念一想,姜家不知境况如何,若是没了,隆陵郡即便太平,自己回去又能怎样,心中不禁一片苦涩。

        “都是些道听途说的消息,且不说是否真的,现在折返,若是遇上官府抓丁,你我几个还不得被抓了去。”其中一人说道。

        听了这话,另外几人却是没了言语,都是些交租种地的庄稼人,上了战场,哪里还保得住性命。

        原先想要回家的那人,想要张口说点什么,也黯然下去,终究没有说出话来。

        许是被这几人的对话撩动了心意,姜离拉拉老李衣服,问道:“老李,我们一直这样走,到哪里才是个头?”

        “小离儿,你这话也不知问了几遍了,莫要担心,我听说再往南边走,出了这清河郡,就到梁王的地界了。这仗也不知道还要打几年,不过到了梁王的地界,遇不着打仗,日子应该能好过一些。”

        “年前便说到了清河郡这可得安稳了,却不想也是这般萧条不堪,再到了梁王的地界,那要是朝廷的兵马又打过来,该当如何?”

        “那咱俩就再往南去,大不了出了安川国。”老李看似豪气地说道。

        “且不去管他,功课不能落下。”老李说着从怀里摸出个小包袱,破布包了几层,里面赫然是一本《千字文》,皱巴巴的封皮,泛黄的书页,更是有些污秽连字都看不清了。

        老李却不以为然,拿在手里,仿若珍宝一般,小心翻开某页。

        原来老李是村中私塾的教书先生,这两年带着姜离逃难,路上碰捡了本识字启蒙的《千字文》,平时都小心包好藏于怀里,闲暇时便拿出来教姜离识字,偶尔也讲一些早年听来的江湖轶事、仙踪神迹。

        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听起来甚是有趣,姜离毕竟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便是用功学习,以求老李讲上两段。

        外面陆续又来了些灾民,眼下这个破庙中,已有三十余人,只是来此之人,也不过想找个片瓦遮头的过夜之地,至于那山神像,却是无人拜祭了。

        这庙宇如此破败,山神都自身难保,求神拜佛还有何用,参拜这山神,说不定还要引来一番耻笑。

        当中老李跟姜离二人比较另类,逃难他乡,连饭都吃不上了,还要拿本书出来装模作样,庙中不少人心中腹诽。

        不理会他人的目光,老李考究姜离功课,姜离一一作答,未有差错,老李甚是满意,便挑上几段江湖义士行侠仗义,搭救百姓的故事,姜离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听着。

        就在姜离听得入神时,庙中走进来三人,看其衣着,并不像其他灾民那边邋遢不堪,相较之下,足以称得上“整洁”。

        站在前头的一人是个生的颇为壮硕的中年汉子,脸颊上有一片刺青,这是服过刑役的囚犯才有的标记。

        其他两人具是精瘦汉子,站在刺青脸身后两侧,明显是以刺青脸为首。

        这三人进了门,没有说话,也不去找空闲之处落脚,就站在门口,四下观望。庙中气氛,顿时有些紧张起来,老李也停歇下来,没有再说下去。

        三人看了一会,低声交谈了几句,也无人听清他们说了什么,三人话语一闭,便朝老李姜离二人处走来。

        见到此番情形,原本坐着的两人站了起来,老李将姜离挡在身后,老李依着江湖人的路数,双手抱拳道:“三位好汉不知有何见教?”

        庙中众人见刺青脸三人去寻老李二人的晦气,心中稍定,也无人出声,就看着三人打算将二人如何。

        “哼!本大爷看上你这处地方了,还不快给本大爷让了出来!”刺青脸色严厉,瞪大双眼喝道。

        “识相的快快给你爷爷们让开,不然叫你好看!”刺青脸左边那人一副尖嘴猴腮的模样,拔高声调附和道。另外一人没有言语,却是一脸不屑地看着老李二人。

        姜离此刻心中恼怒,这处地方是他们先来的,又用树梢铺好,这三人摆明了看他们二人一老一小,势单力薄,甚是好欺,不去寻其他人晦气,到来他们面前耀武扬威。

        “凭什么让给你们,这个地方是我们先来的!”姜离站到老李身旁,对刺青脸三人大喊道。

        “你这小鬼,还敢顶嘴!看大爷我收拾不了你!”尖嘴猴腮的汉子怒道,抡起两个衣袖,便作要打人的样子。

        众人看这架势,忽然来了兴致,某些人心中却是欢喜,巴不得看场好戏。

        “好汉莫要动怒,莫要动怒,小孩子不懂事,冲撞了好汉,老朽这里给三位好汉赔罪了。”

        老李未曾想姜离跳了出来,二人无有依靠,却是斗不过三人,眼见这三人要动手的架势,赶紧将姜离又挡回身后,还对姜离使了个眼神,意思叫姜离不要冲动。

        “老不死的,别给脸不要脸,真当你大爷跟你闹着玩呢?”刺青脸发话了。

        “是是是,我二人马上让开。”老李拉着姜离要走。

        姜离心中气不过,但老李拉着他的手稍稍握紧,姜离看着老李担忧的眼神,也没有说话。

        “等等,刚才这小鬼还顶嘴来着,老头儿,你就给哥几个磕三个响头,这事就算过去了,你看怎样?”尖嘴猴腮的汉子一脸嬉笑地对老李说道。

        姜离听到这话,便要发怒,老李却已跪下,一手紧紧握着姜离,一手撑在地上,“吭”、“吭”、“吭”磕了三下。

        “老李!”姜离见老李受此屈辱,几乎要哭出来,想有动作,却感觉老李紧紧握住自己的手腕。

        “哈哈哈……”三人放声大笑,就是庙中看热闹的人一脸嘲笑的看着二人。

        老李拉着姜离,也不管他们如何看法,又找了空闲的地方坐下。

        刺青脸躺在树梢上,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戏谑道:“小鬼,你记住咯,没有能耐就别乱叫,哈哈哈!”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https://www.7722wx.com/html/31433/135526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