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如果她知道(陈阿娇) > 第19章 第19章

第19章 第19章


虽然漠北之战很快以胜利告终,但是漠北之战终究还是消耗了许多钱财。军马需要补给,战争耗材需要不断补充,军士的赏赐又是一大笔的支出。

        更何况霍去病又一向大方,经他手里流出的赏赐如流水一般不加约束,完全没有尽头。

        期间,刘彘也没有放弃大兴土木的机会,他建造了不少的林苑楼台。汉廷的宫殿群相较之以前是越发的富力堂皇了。

        甚至在刘彘即将40岁的时候,刘彘又分封了不少诸侯王,赏赐了许多财富,而这些诸侯王们的前身全部都是刘彘膝下那些尚未成年的皇子们。

        二皇子刘宏封作了齐王,封国齐国;三皇子刘旦封作燕王,封国蓟,四皇子刘胥封作广陵王,封国广陵,由此可见,刘彘对皇子的喜爱有多么的汹涌。

        刘彘的子嗣数量不少,但是由于其中皇子的数量太过于稀少。所以刘彘对于自己的皇子们还是比较宽容的,他并不像是舅舅那样不在意皇子们。

        因为稀少,所以才更加珍惜。外祖父对自己皇子们宽厚,外祖母对自己的孩子们纵容,刘彘对自己的皇子们特别宽容,便是这样的缘由。

        现在,刘彘已然是秦始皇的翻版,但是他所剩不多的宽容几乎都给了他的皇子们。

        刘彘究竟是薄情的?还是只是除了的他最重视的人以外,其他人都不被他放在心上,都是他可以牺牲掉的无关之人。

        陈娇想了许久,最后还是得出了刘彘其本性就是薄情的,他所有的偏爱都要留几分不愿意拿出来,因此造成了他对任何喜欢的人或事物都是凉薄而残忍的,温情永远只是短暂的。

        真正最为刘彘喜爱的,只有他的皇位。刘皇室中的皇子对于权力的追逐都是狂热的,刘彘作为刘皇室众多皇子中的一员,自是不能例外。

        纵观前史,好像所有坐上皇帝这个位子的人,都没有一位是不爱权力的。皇帝像是最邪恶的巫术一样,只要有机会沾上那么一点,就再也离不开了。

        他们为皇位生,为皇位死。皇子们的出生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继承皇位吗?皇子们的死去绝大多数也是因为皇位。

        这像是一个永远无法终止的循环,只要皇帝的位子一日空置,皇子们便一定要争个死活,只留胜者为帝。

        而但凡是能成为皇帝的人,每天都会担忧自己的皇位坐的是否稳当,然后他们不停的寻找潜在威胁者,直接将其拔除。

        陈娇坚信,每一任的皇帝都是将皇位和自己的生命挂钩的,皇位在他们的心里就是已经重要到这样的地步。

        为了皇位的稳固,皇帝可以做出任何事情。

        而皇帝的善待只会施舍给那些没有威胁的人。至于树大招风的人,只能自求多福了。

        任何威胁的存在都是不应该的,皇帝永远都是以这样的准则来排除异己的,将所有的威胁掐灭掉,就不会有任何壮大的可能出现。

        而刘彘,以“武”名帝,或许会比和平时候的皇帝更加的狠厉。秦始皇和刘彘其实是一样的,他们都以征战为荣耀,以拓宽自己的疆域为己任。

        至于连年征战带来的恶果,他们是完全不会考虑的。除非民怨沸腾,天下大乱,要不然他们都是不会停止自己进行征伐的脚步的。

        永远有需要他们征讨的异族,他们对于扩大统治范围的贪心永远也没有止境。

        汉廷会和刘彘一起走向何方呢?陈娇只盼望着直到自己死去之前汉廷都不要再重蹈秦朝覆灭的结局就够了。

        陈娇早就失去了挽救别人的能力,她能走到现在的这一步,皆是因为刻意远离了所有权力场。她再也没有多余心力去涉足这样危亡渐显的权力漩涡,她太累了。

        在刘彘大封诸侯王的这一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突然病逝。

        就好像凭空出现一道霹雳,将刘彘想要继续征伐的想法打断。刘彘无疑是很伤心的,任谁都看得出来,霍去病当时荣宠极深。

        韩嫣的生命停驻在了最美好的年纪,许是宿命的重复,霍去病的生命也停驻在了最美好的年纪。

        陈娇从未真正见过霍去病。

        陈娇早已被废多年,那里有机会见到荣宠正深的霍去病呢?陈娇都是从宫人们打听的消息中隐约知道霍去病是什么样的外形特征的。

        至于霍去病身上的相貌、细节等方面,陈娇并不清楚。陈娇是在纷杂的消息之中识得霍去病这个人的。

        但是陈娇依旧可以从那些传闻中的霍去病身上的某些相似点之中辨明霍去病在刘彘的心目中究竟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陈娇是个聪明人,她从小是在权力的圈子之中成长的,她也是在母亲的不断影响之下长成的。她对于权力的敏锐性,远远要超过一般人。

        再加上陈娇曾经试图参透刘彘的性格,她是再熟悉不过刘彘的秉性了。陈娇还一直陪伴刘彘至今,默默观察着这些年来刘彘的变化。

        所以只要刘彘偶尔提起霍去病,陈娇便能从刘彘的的语气中猜出几分他的心思。

        陈娇要想活下去,还要想体面的活下去,她无疑要仰仗刘彘的庇护,所以她对于刘彘的许多细微的反应都很在意。

        刘彘这些年来的变化,陈娇自然也看在眼里。征战就是刘彘开启膨胀之心的钥匙,让刘彘将他所有的狂妄的释放了出来。

        只有在提到霍去病的时候,刘彘的神情是毫不掩饰的欣赏的,是温和的。陈娇便知道,这霍去病如今的风华绝对少不了刘彘暗中的助力。

        刘彘从来不做对他没有利益的事情,他做所有的事情都是带着目的,他一定要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的。

        那么霍去病有什么呢?卫氏一族?私生子?俊朗的容貌?还是精通骑射?

        满足这些条件的人,长安城里不说上千,只怕也有上百人了。那么霍去病又是怎么从这些人中独得刘彘的偏爱呢?

        只剩下献祭了。成为男宠可不就是献祭吗?这是唯一让他这样出身的人最快得到权力的方式了。

        于霍去病来说,他也没有别的路子可以走了不是吗?

        韩嫣别无选择,霍去病也是如此的。以他们的出身要想取得超越自己出身许多的权力,根本没有别的出路可以走了。

        陈娇可没有听说过光凭一个小小的皇后就可以主宰一个家族的命运。

        陈娇的外祖母虽然也是皇后的时候发迹的,但是陈娇的外祖母身后的窦氏一族的发迹除了皇后的一部分助力之外还要加上窦氏一族男子那还算不错的做官之能。

        饶是如此,窦氏一族到风头正盛也用了至少十五年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的向上走。

        待到舅舅称帝以后,舅舅偏心窦氏一族,窦氏一族的地位这才能稳固了下来。

        可是卫氏一族又是怎么样发迹的呢?以最是快速晋升的军功起家,在汉廷之中连一个文官也没有。

        只有霍去病的异母弟弟霍光因为太子刘据才得到晋升。可是霍氏一族的霍光与卫氏一族之间的关系又能有多亲近呢?

        也许正是因为霍光与卫氏一族并不亲近,所以刘彘才放心的提拔霍光。而且按照霍光的晋升方式才是汉廷之中扎实晋升的正常的发展方向。

        要是霍光与卫氏一族之间没有霍去病的出现,霍光也仍旧可以依靠自己在汉廷谋得一席之地,只是会晚上个十余年而已。

        卫氏一族能仰仗的人全部都是由刘彘一手培养起来的。这是非常特殊的,或是说这是刘彘刻意引导栽培,才能有了如今的卫氏一族的风光。

        只要刘彘心存毁灭卫氏一族的想法,卫氏一族就连消失在刘彘这里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刘彘现在还算年轻,而陈娇的外祖母、舅舅、母亲,都不是短寿的人,刘彘说不定也会继承来自外祖母这一系的长寿能力。

        要是刘彘也是如此长寿的话,随着时间的流逝,太子刘据可就是刘彘的眼中钉肉中刺了。只要刘彘年纪的不断增长,刘彘的身体就只会越来越衰微。

        刘彘一定可以从他的身体之中感受到自己的无力,他又是那样一个想要掌控一切的人,身体上无法缓解的无力只会加重他的暴戾,而刘彘又不是会将坏情绪憋在心里的人。

        太子刘据在那个时候就是最刺眼的一个靶子,一个被刘彘忌惮的潜在威胁者。刘彘还未曾老去腐朽,太子刘据便已然成长成人,对皇帝来说,危险的端倪早已显现。

        正当壮年的皇帝不会喜欢成长成人的太子的,只有在皇帝没几年好活的时候出现的年纪尚轻的太子才会是皇帝最中意的接替者。

        皇帝并不需要旁人来提醒自己的衰弱,但是成长成人的太子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在无声的提醒着皇帝,皇帝太过于衰微了,是时候给年轻人腾出位子了。

        皇帝焉能不恨?好不容易执掌天下,天地间唯我一人,现在这些东西都要随着自己的死亡失去,甚至有可能被已经成长成人的太子提前夺走。

        存在即是威胁,即是碍眼的潜在敌人。

        毕竟,太子可是汉室礼制规定的正统继承人。在这汉廷里面可是不缺支持太子的勋贵和臣子。

        要是太子有逼迫皇帝提前退位的心思,那对皇帝来说便是最可怕的事情。

        无论太子有没有这样的心思,只要皇帝认为他有,那么这太子的位子就合该换一个人来坐坐。

        面临这样的情境的卫氏一族,日后,又怎么可能会有好日子过呢?

        霍去病又早早的去了,人死如飞烟,只是一阵风便过去了。刘彘会为霍去病做到什么样的地步呢?

        看看韩嫣的结局便知道了,韩嫣的弟弟韩说得到刘彘的庇佑,但是韩氏一族依旧还是那么一副不死不活的样子,在长安城里只能勉力维持不继续下滑而已。

        霍去病身边最为亲近的人也许会得到刘彘的庇护,但是卫氏一族嘛?就不关刘彘的事情了。

        刘彘可不是什么滥好心的人,他呀,最是薄情寡恩了!

        陈娇希望卫氏一族能有人看得清,她希望卫子夫能有些警惕。但是以卫子夫作为皇后以来的行事来看,卫子夫可能并未发现她和她身后的卫氏一族有可能面临的危险。

        卫子夫自从成为皇后以来,后宫之中鲜少闹出过人命的纷争。卫子夫的手段太过于温和,比之陈娇作为皇后时候的手段还要更加地温和。

        这对现在的陈娇来说是顶好的,但是对卫子夫来说这就是致命的。心不够狠的人身居高位之后,往往是招人惦记的,最先被毁灭的。

        阴谋诡计可不会因为你的良善便对你不起作用。

        陈娇不清楚卫氏一族垮塌的那一瞬间是在什么时候的,但是她直觉那个时候一定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时候。

        就像韩嫣被杀害的时候,突然到来,让人连准备都来不及做,没有逃脱的机会和可能。

        是啊,要是存心毁灭的话,还会允许一线生机的存留吗?必是不会的。

        霍去病的死去和韩嫣的死唯一不同在于霍去病病逝之后是风光的。韩嫣作为一个上大夫,生时是卑微的,死时也是带着寒酸的。

        一个小小上大夫能有什么风光的谥号,又能有什么风光的葬礼吗?答案是没有的。

        韩嫣上大夫的身份甚至都没有资格陪葬茂陵,有许多时候,身份的落差便是天堑的存在。

        而霍去病作为多年征战的骠骑将军,身份是足够的。刘彘给予了霍去病他能给的所有的风光,即使霍去病在他自己的葬礼上他都是风光奢侈的,霍去病奉命陪葬茂陵。

        茂陵可是刘彘先先就选好的百年之后的陵寝,陪葬的多是他的血亲和亲信们,如王太后。

        现在,霍去病以私生子之资得到刘彘的垂青,奉命陪葬茂陵,足以说明刘彘将霍去病作为什么培养的。

        生死旦相依,即便是死了,霍去病也要作为刘彘的随侍之人先行陪葬茂陵。

        霍去病的谥号是“景桓候”,这是刘彘私心的最明显的体现。“景”字可是外祖父的帝号,刘彘就这样堂而皇之的用到了霍去病的谥号之中。

        霍去病的葬礼焉能不风光呢?刘彘这是将自己的偏心摆在了明面之上,就算是陈娇这样与霍去病毫无交集的人也得做做样子,差人给霍去病这个从未谋面的“景桓侯”送去了葬礼的随礼。

        谁也不能拂了刘彘的面子,也没有谁有那个胆子敢拂了刘彘的面子,大家都想要活命。

        刘彘现在可是真正生杀予夺无所不能的天下之主。即使现在穷困的天下和刘彘脱不了干系,但是皇帝的威严可是没有人敢挑衅的。

        就连只是上书为百姓求情的长安令都能落得人头落地的下场,其他人见状更是不敢多言了。

        刘彘啊,刘彘,这大汉天下在你的手里最终会走向何方呢?陈娇希望这天下能在刘彘的手里再撑得久一些。

        陈娇不想历经天下大乱,母亲在她幼时说起过的故事密辛之中,在乱世里发生的故事全部都是悲惨的,就算是勋贵、权贵之家的生命也难以得到保障。

        而身处乱世之中的皇帝,要么侥幸平定天下乱世,丢下一个即将老去的天下再无生机;要么就是死无全尸,威严扫地的下场。

        有史记载,皇帝在乱世之中多是死亡的命运。

        陈娇并不是预言者,她预言不了天下的命运,预言不了汉室的命运,也预言不了刘彘的命运,甚至她连自己的命运也无法预言。

        她只是想的比较多,看得比较清楚,因此可以猜测到一些相关的命运趋势而已。

        但是世事无常,总有许多事情是超乎她的预料的。霍去病的死便是她意料之外的事情。

        以往陈娇总是听说霍去病身体虚弱,但是陈娇认为习武强身的将军多是能更改自己的命运,从死亡之中暂时夺回自己的生命。

        上天总是爱戏耍世人,刘彘贵为天下之主,救不了韩嫣,同样也阻止不了霍去病的逝去。

        也许再有个十几二十年,刘彘也要被上天夺走生命,遵从自然生老病死的天命。

        讽刺的是,在追逐权力的时候,弄权儿们反而是不怕死的,但是等到将一切聚敛在自己的手上之时,弄权儿们却不愿意就这样自然地死去。

        越是拥有权力的人,越害怕自己死去,害怕自己在这个世间再无痕迹。所以刘彘想要凭借抗击异族的伟绩遗留在史籍之中,刘彘喜欢好名声。

        可是,刘彘也是贪心的,刘彘对于不断的征战已经上了瘾,他贪心地想要让所有的异族匍匐在他的脚下,永远听从他的号令。

        他以为,自己是天下之主,所以异族就应该被他征服,尊他为帝。刘彘全然忘记了自己身为大汉皇帝的责任—护民爱民,所以穷兵黩武的皇帝都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其实,在汉匈决战之后刘彘就应该选择与民生息,恢复天下的活力。匈奴已遭重创,匈奴大部远遁漠北,余留下来的散兵成不了什么气候。

        那时正是应该减轻徭役的时候,陈娇敢保证,匈奴的恢复能力绝对比不过大汉疆域里面数以万计的百姓们的恢复力。

        但是,刘彘并不愿意回头。虽然漠北之战以最快的速度结束,可是大汉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4万的战马最后只回来了三万匹,差不多两万的军士长眠在了漠北苦寒之地。

        在汉匈之战刚刚开始的时候,刘彘可以征发的壮丁大约在个百余万人左右,但是到了漠北之战的时候,刘彘能征发上来的壮丁就只有十四万人了。

        汉匈之战总共死去了多少的军士陈娇并不清楚,但是陈娇的哥哥们作为列候食邑千户、万户,这些年来过得有多拮据陈娇也是打听过的。

        陈娇的大哥哥陈须继承父亲堂邑候的侯位和食邑,二哥哥陈蟜因为娶隆虑公主为妻,所以获得不少的食邑。

        但是随着刘彘连年的征战,他们二人的食邑之中出产的粮食量已经大大减少,生活水平下降了不少。

        以陈娇的哥哥们为例,还算富贵的列候们尚且都是如此拮据,更何况是仅能温饱的黎庶们?

        有许多黎庶因为过于穷困,只能卖掉赖以生存的耕地,成为仆侍一样的佃农,只为了吃上一口饱饭能不饿死。但是即使是这样,长安城里所有的勋贵、贵族们仍然还在抱怨缺少青壮年劳力。

        常年战乱导致的困苦生活让无数的百姓前来长安讨生活,可是就算是加上逃难的难民们,青壮年劳力在长安城里面也是稀缺的。

        由此可见,大汉统共是有多少壮丁折损在了抗击匈奴的战役之中?

        陈娇不相信刘彘不曾知晓这些惨况,她移居长乐门多年,光靠打听一些边角料的消息都能得知如今大汉已国力衰微,刘彘纵览天下又执掌天下,他焉能不知大汉百姓生活的困难?

        刘彘怕是看见了也全都当做看不见吧!

        刘彘的巨大抱负还没有实现,他成为皇帝之后的威风还没有耍够。他想要他的威名连远在漠北的异族都得知晓,所以他不肯停下自己征战的脚步。

        胆敢阻止他的人,早就已经被他杀光了,存留下来的人中已经没有谁愿意去违逆刘彘的决定了。

        刘彘在这汉廷之中说一不二,只要是他想要做的,他就一定要做到。至于不如他意的那部分,刘彘是绝不会让这些成为他的困扰的。

        次年,陈娇还在感叹霍去病为刘彘的重视,惊叹刘彘对霍去病不加掩饰的喜爱,陈娇就迎来了一个糟糕的消息。

        陈娇的母亲逝世,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陈娇的大哥哥陈须和二哥哥陈蟜因为在葬礼上争夺母亲多年积累的财富械斗,导致长安城里传遍了二人龌龊的行径。

        没过几日,大哥哥和二哥哥均在服丧期间通奸的事情败露,刘彘是再留不得这二人了。

        而陈娇的大哥哥和二哥哥知晓自己的罪行已经暴露,怕是活不了多久了,只得先行自尽保留自己最后的一分体面。

        自尽是为赔罪,也是最好的保全亲属的方式。

        刘彘因此消了气,只是收回陈娇大哥哥和二哥哥的侯位和食邑,便没有继续纠缠了。

        陈娇因此松了一口气,刘彘可是惹不得的,作为他的身边人多年,这样的想法已经深深刻在了陈娇的骨子里面了。

        陈娇看着刘彘从青涩到成熟,从从前的还有几分天真到现在的森冷可怖,对于刘彘,陈娇再也生发不出什么抵抗的心理。

        违逆刘彘之人,从没有活口余留。

        而陈娇想要活着。


  (https://www.7722wx.com/html/47770820/351571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