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双璟恋 > 第119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从龙之功

第119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从龙之功


几日后,苏锦收到京城来信,一则微不足道的消息引起了苏锦的注意。乐府中有一官妓在侍奉过程中逃跑,被官兵抓了回去,后被送去随军。信中特意提到,此名官妓姓吴。苏锦拿着信件,心中泛起一阵莫名情绪,似高兴似不忍,似惋惜似解气。她从未想过要辱人至此,若不是那吴思佳先出手害她与菁菁至此,她何至于如此。一个女子,还是官妓,被送去随军意味着什么,苏锦隐约能想到。

        又过了几日,苏锦在院中陪菁菁和子宁用膳时,苏晓换了官服过来,带来个让苏锦有些心惊的消息。付诗璟乃北胡傅氏子孙的消息被人捅了出来,宣王一派的人以此攻讦他,在朝堂上反复劝说皇帝派人捉拿付诗璟下狱。靖康帝抵不住群臣的上书,派人将刚刚回到京城的付诗璟下狱,并下令不准任何人探望。

        苏锦听闻此消息,如同一颗响雷在头顶炸开,她抓住哥哥的衣袖,连声问道,“此事定然是宣王的人放出的消息,他们拉拢不成,便要毁掉诗璟。哥哥,此事可有化解的办法?实在不行,咱们回京城去找周将军和周大将军,他们待诗璟如同家人,总不会见死不救的。”

        当初她知晓诗璟的身份时,便知会有今日,只是后来一连串事情的发生,她未曾细想过对策,眼下才有些措手不及,应对无策。

        “棠棠放心,皇帝既然没有在消息爆出的当天就派人围住付宅,下狱的当天也未曾派人审问,还严禁任何人探望,可见皇帝是早已知晓诗璟的身份,如今也只是做样子给群臣看的。况且诗璟一直都是抵御北胡的主力干将,皇帝应该不会蠢到自断臂膀。眼下我们只需等待,等着宣王的人走下一步棋,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落入圈套。”苏晓偏头想了想,将自己的思虑说了出来。

        皇帝虽不会杀诗璟,毕竟离阳现在与北胡已是盟国关系,于公于私,靖康帝都会保诗璟性命无忧的。只是宣王一派的人步步紧逼,皇帝的病情自年后便反反复复,前些日子有传言,靖康帝已卧榻多日,太医署的人日夜不离乾元殿的寝宫,或许靖康帝时日无多了。如今朝中,宣王一派独大,朝政也悉数落在宣王手中,一旦靖康帝殡天,诗璟恐怕危已。

        所以,他们也不能完全坐以待毙。

        苏晓用完膳后便回了书房,斟酌着给周泽永写了封信,叫来信得过的亲信,嘱咐他务必将此信亲手交给周将军,想了想又给柳青去了封信,安排一番后方才回寝室入眠。

        半月后的一晚,苏锦自梦中被一阵喧闹声惊醒,她半起身子拥着被子看了眼窗外灯火通明,稳住心神后,掀开被子穿衣穿鞋,一气呵成。拉开门后,她快速往菁菁的房内跑,与子宁撞在门前。

        “锦儿,有叛贼生乱攻打溧水,此处不安全,我护送你和菁菁去一处安全地方。”子宁抱住菁菁,领着苏锦和小青一路避开火光,往一处林子里去。

        深一脚浅一脚,四人循着夜色来到一处山包位置,只见子宁在地上摸索一番,随即一块木板被掀开,子宁回头吩咐苏锦扶菁菁进去。

        待三人都进去后,子宁递过一个火折子和几根蜡烛,叮嘱苏锦道,“你们在这里躲好,我就在外面的树上放风,没有我的暗号,千万不能出来。”说罢便将木板覆上了。

        苏锦知晓总要有一人在外抹去痕迹,所以她没有矫情,扶着菁菁往里走了走,打开火折子吹燃,依着点点火光看清洞里的布局,循着方向捡了一处隐蔽干净的角落,招呼小青坐下,灭烛静候。

        苏锦不敢燃烛,怕火光引来敌人,虽然子宁定然已经将外面遮盖的严严实实,但她不敢冒险。方才那一点点的光亮,已足够她看清这洞内布置,空间虽小,却五脏俱全,不仅石凳石桌都有,旁边的木架子上还有食物、水之类,苏锦猜测,这应当是哥哥早就备好的逃生地点,说不定就是为了今日所准备的。

        外头隐隐约约传来阵阵烧杀抢掠的声音,苏锦有些担心外面的哥哥和子宁。方才走的急,她都忘了去寻哥哥,可能在她私心里,一直都相信哥哥能平安应对,所以她才会下意识地就往菁菁房间奔。至于子宁,苏锦也只是略微担忧,若不是要护着她们,子宁一人定然能杀出去,何必躲在这里憋屈。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火光和呐喊声渐渐熄灭了,洞外传来细细碎碎扒拉的声音,苏锦将两人护在身后,顺手抄起一根木棒似的东西,警惕地看着洞口。

        光亮传来,子宁的脸出现在洞口,脸上还有烟灰残留。“锦儿、菁菁,外面没事了,出来吧。”

        苏锦这才丢了木棒,扶着菁菁出洞。外面已大亮,林子里各种鸟儿鸣叫,空气中一股烧焦的味道混合着清晨树木的清香,萦绕在林间。

        王子宁带着三位女子又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外走,一边汇报自己早晨出去探查到的情况,“昨夜是城外的飞熊军来攻城,他们知晓苏公子的府宅在此处,便派了人过来想要抓住苏公子。幸而苏公子早有对策,这些日子也加强了防范,这才逃过一劫。早上我去看过宅子了,除前院书房被烧毁的严重,后院只是被抢了些珠宝瓶器,应该还能住人。只是这里不安全,咱们绕道去居州吧”

        去居州是苏晓一早安排的,说来也神,苏公子似是预料到溧水要生乱,前两日将他唤至书房做了一番安排,不然他昨夜也不会那么顺利就找到藏身之处。王子宁偏头看了眼苏锦,心中暗暗叹道,不愧是太傅之子,料事如神。

        王子宁又怎知,苏晓并不是料事如神,而是此事,本就是苏晓挑起的。那日他写信给柳青,就是让柳青以柳国公的遗命给那些曾经柳府门客写信,恳请他们在适当时机拥护宁王。尔后他又将宣王曾在前太子一案中推波助澜的消息透露给前皇后一脉的人,那些曾经拥护太子如今拥护宁王的官员纷纷给宁王出谋划策,苏晓再散布些宣王睚眦必报、登基为王后必定清算异党的消息,不少原本自禹王阵营倒戈过去的官员开始摇摆不定。此时有人看到宁王出入大将军府,那些摇摆不定的官员更坚定地纷纷倒向宁王一派。

        其实到此,若宣王沉得住气,待皇帝一命呜呼,皇位十之八九还是会落到宣王头上。宁王这些日子虽拉拢了不少官员,但把持朝政的几个重要官员都还是宣王一派。只是有些事就是凑巧,苏晓曾在麓山书院与一学子交好,那学子如今就在宣王门下做幕僚。苏晓与他常有书信往来,信中不免劝他弃暗投明。说得多了,那学子便动了心思,几次与宣王等一干幕僚议政时,都会寻机劝宣王先下手为强。宣王虽是个聪明的,却不是个能耐得住性子之人,一来二去便动了心思,想着在靖康帝殡天前肃清所有障碍。这飞熊军表面上是中立的,实则早已被宣王的人占据了几个重要的位置。苏晓前些日子明里暗里表明自己是宁王一派,又做出宁王已暗中到溧水视察的模样,这才有了此次飞熊军的叛乱。

        当然,京中的宣王也并未干坐着,他派兵攻进了宁王府,却发现王府早已人去楼空。此时宣王才回过神来,急忙带亲卫入了宫,却被皇宫的侍卫拦住,只放了宣王一人入乾元殿。不出宣王所料,宁王此时正在乾元殿,陪伴着才转醒的靖康帝说话。见到宣王的到来,父子二人丝毫不意外,喝退宫人后,父子三人在殿内密谈许久。有宫人后来说,宣王离开时一幅落寞颓废模样,而宁王则一扫前太子逝世后的颓靡和阴鸷,气势轩昂地走出皇宫。

        第二日,宫内传出旨意,刘淑妃意图谋害皇帝,被赐一尺白绫,宣王残害亲弟,意图篡位,实乃大逆不道,被废为庶人,并在宗人府除名。至此,三王争位的局面彻底被打破,宁王成为最后的赢家。

        又过了月余,靖康帝正式下诏,退位于宁王,尊为太上皇,迁居太行行宫。宁王即位,改年号为永昌,即为永昌元年。

        在苏晓的一番操作下,诗璟被宁王从天牢释放,恢复将军职位。只是付诗璟似是不愿再卷入朝堂纷争,他自请调去南边戍卫,宁王答应了,封他为从二品的指挥同知、飞熊军主帅,驻守溧水。

        夏末,永昌皇帝的即位仪式,南楚、燕然、西凉、北胡皆派使者前来观礼,苏晓此番在平叛飞熊军之战中立有大功,被皇帝连升两级,调回京城任大理寺卿。同时,由于南楚有意与离阳交好,此次朝贺新帝即位,南楚特意派了太子携公主一道前来,意欲与离阳联姻。新帝委任苏晓兼任护团首领,一路护送南楚使者上京。


  (https://www.7722wx.com/html/50876113/319317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