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元嘉烽火 > 第六章 斗菜

第六章 斗菜


  吉时到,大餐开席。

  只见双妹当先端着一个大盘子上了桌,盖子揭开,诸人忙不迭地朝盘中看去:豆腐!

  漂女瘪着嘴“啊”了一声,奇道:“双妹准备了三天,就准备了这个……豆腐啊?”

  黄龙却劝道:“漂女阿姊别着急啊,说不定其中别有玄机,尝一尝才知道呢。”说着,她便叫诸人动手。林儿却笑道:“黄龙的年龄最小,要不黄龙第一个尝?”

  黄龙犹豫了一下,却见诸人都是期待的眼神,便拿勺过去,小心地舀了一勺“豆腐”来,细细品尝其中滋味。

  这一尝不要紧,可是把她真正美到了,“豆腐”还没下肚,她便迭声道:“好吃好吃,真好吃,这不是豆腐,是一种好奇怪的东西,你们也快尝尝呀。”引得双妹连连啐她:“哎哟,我辛苦做了三天,就得了个‘好吃’的评价啊?”

  诸人齐声一笑,这才纷纷举勺来品尝。林儿一面道:“黄龙又不是美食家,真要点评得周全,还是该阿姊来吧。只是,这菜到底有什么玄机,为什么要忙整整三天,你们谁和我说一说啊?”

  双妹正要回答,和其奴却抢先开口道:“好吃好吃,主母可知道,这‘豆腐’叫什么名儿吗?”

  “正要请教。”

  “嘿嘿,这不是豆腐,而是豚皮饼。仇池菜中的名肴,真可谓独一无二的美味。”

  “豚皮饼?也是饼的一种吗?这饼的确是仇池的特色,可要说饼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啊?”

  “可你吃过的饼中,有像豚皮饼这样鲜香入味、嫩而不水的吗?”

  “那倒真是没有。”

  “这就正是豚皮饼的妙处了。与普通饼的不同,它要用热汤和面,一开始稀如薄粥一般,然后再在大锅中烧开水,水中置一薄铜钵子,以勺舀粉粥于钵内,指拔钵子令转,使粉粥匀称地分布于钵的四壁之上。钵极热,烫粉粥成熟饼,取出,再舀粉粥入钵,待再熟,再取出,此饼放入冷开水中,如同猪皮一般柔韧,此后再浇香油等物为佐料。此饼本是楚人为纪念屈原而作,后传入仇池宫中,成了一道美食。双妹这道豚皮饼,则更加用心,粉皮虽柔却韧,嚼在嘴里口感极佳,足见双妹的庖厨功力已臻极致。”

  诸人听他说得这般头头是道,纷纷又去重新品尝,才真正体会这道豚皮饼和其它饼的不一样处。

  陶贞宝则对和其奴一向将信将疑,便回头问令晖:“他说得好像有点道理,真是这样吗?”

  令晖嫣然一笑,这才解开诸人的疑惑:“和夫子一向是品酒品菜的行家,他对豚皮饼的理解,非常地精准呢。不过,他还是漏了一点,就是这饼中的蜀、胡二椒。”

  “蜀、胡二椒?”诸人随她指点又去看盘中,只觉颜色鲜红明亮,分外诱人,吃到口中时亦感香而不辣,自有蜀椒炒制过程中产生的糊辣。

  令晖又作一笑,方道:“蜀椒的制作,才是仇池庖厨们的不传之秘呢。要做到这样香而不麻,必须选用上等蜀椒配合自西域传入的胡椒,一者出色,一者出香,少一样都做不成这样的蜀椒味道,这就是为什么双妹要准备三天的原因。不仅如此,光有原材料还不够,还要特别的制作方法。首先要用温油打底,以保证蜀椒不糊,然后再用滚油浇淋,才能让胡椒的香味透出来。”

  诸人听到这样复杂的制作工序,再一品尝这美味的豚皮饼,这才纷纷点头,大感一生中能吃到这样的美味,也算不枉此生了。

  只有寻阳小声地和檀羽嘀咕了一句:“这样一说,我就更期待阿姊的那道菜了呢。”

  诸人经她提醒,这才想起来,厨房中还有一个人正在忙碌,那自然就是兰英了。双妹这道菜已经这样美味,不知兰英的那一道还要好到什么程度,诸人期待的眼神再次浮现出来。

  双妹却道:“韩阿姊的菜比我这道还要复杂,这几天可真是忙坏她了。”林儿忙唤鸣蝉:“快去厨房帮帮你家英主子。”鸣蝉便应声而去。

  过不多时,就见鸣蝉手捧着一个大餐盘走过来,餐盘中是几个小盅,小盅盖着盖,却不知里面是什么。诸人望眼欲穿,俱是充满了期待。

  鸣蝉有些犹豫地问陈庆之:“这第一盅应该是给檀先生还是林儿主母?按以前侯家堡的规矩当然是先给公子,可现在……”其实大家都不知道,识乐斋里到底是檀羽最大,还是林儿最大。

  林儿却毫不犹豫地道:“哪有什么大小之分。非要分个最大的话,要我说,这第一盅就该给玉娘,她吃一份可相当于两人分的,最好的当然该给她。”

  诸人闻言,纷纷点头。鸣蝉便将第一盅给了仙姬,然后依次一盅一盅地分发过来。一个餐盘盛不了那么多,鸣蝉反复跑了几趟,才给所有人分完。直到最后,方是大厨兰英出场。

  寻阳连连招手道:“阿姊快过来坐,就差你了。刚才的豚皮饼你还没尝到哩。”

  兰英解去了身上围裙交给鸣蝉,这才来到寻阳身边坐定,笑言道:“嘿嘿,你们可不知道,我和双妹两个人在厨房里,已经互相品尝过了。她的豚皮饼可真是极品的美味呢,不知道我这道菜合不合大家胃口。”

  寻阳忙问:“阿姊做的是什么呀?”

  兰英却神秘一笑,道:“你们揭开来看看不就知道了。”

  诸人见她这番表情,心中的疑惑更甚了,便纷纷揭开了手中汤盅的盖子,刚一揭开,一股浓香扑鼻而来,还未品尝,诸人便齐声赞了句:“好香啊!”

  再看盅里之物,众人的神色方才惊呆住了,“这是……茶水泡莼菜?”

  只见一碗像茶水一样的清汤,里面漂着的是一个颗新鲜的莼菜。可是一闻之下,那又不是茶香,而是浓郁的鲜香气味。这是怎么一回事?怎么茶水里却能透出这样奇怪的味道?

  唯有和其奴在高呼:“奇哉甚矣,这是脍鱼莼羹!此生还能品尝一回脍鱼莼羹,此生之幸,此生之大幸也!”

  诸人被他这话一说,没有感叹,却更加惊讶了:脍鱼煮莼菜?这还是人生之幸?这是从何说起呀?

  直到急性子的念双第一个尝了一口那盅里的浓汤,他浑厚的声音才止住了诸人的惊讶:“这一道菜,比丫头那道,还要好吃!”

  双妹之于他,本应是至高的存在,可他却还是忍不住发出这样的赞叹,大家便知,这一道脍鱼莼羹,定有非凡之处。诸人便举起了勺,小心品尝其中的滋味,这一尝不要紧,才知道,那里面清悠悠的,哪里是什么茶汤,那根本是味道鲜美至极的一盅浓汤啊!

  可是,诸人谁不知道,浓汤的熬制,需要鸡、鸭、火腿、猪骨、干贝、香菇等物细火慢炖,这才能将其中醇厚的鲜香全部熬入汤汁中。问题是,这些个东西全都是大油腻的,熬出来的汤自也是浓稠至极,怎么这里的高汤却如茶汤一样清澈,上面没有漂浮一丝的油花,若非那蒸腾而出的绝美气味,让人一看,还真以为是花茶的茶汤呢。

  直到令晖缓缓解开秘诀,诸人这才大赞这用工的不易。只听令晖道:“先晋时,吴郡人陆机有一次到侍中王济家做客,王济正在吃羊酪,他指着那几斛羊酪对陆机说:‘江东有何物可与此物媲美?’陆机答曰:‘千里莼羹,未下盐豉耳。’他讲的‘千里莼羹’便是以千里湖的莼菜做的这道脍鱼莼羹。陆机以此回答王济,乃因这一名肴其制作之艰难,无与伦比。你们大家一定很好奇,这汤汁中没有一丝油星,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就要靠庖厨的功力和耐心了。要制作这个汤汁,需要‘三扫一吊’。首先用鱼脍等物置于一个大包里,然后在熬制好的高汤中反复地转动,这就是‘扫’,这样就能扫掉高汤中多余的油脂和杂质,同时增加汤的鲜美。整个过程中,要连扫三次,才能除尽油星。这还不够,扫完之后还要‘吊’,将鱼脍放于纱布中慢慢地吊在汤中继续熬。经这繁复的步骤,最后出来的高汤,便没有了一点的油花,就像茶水般清淡,但是其中却已鲜香之极。”

  诸人闻言,无不感叹。陈庆之叹道:“以前在上邽时,只道中原菜色都吃腻了,所以老想着换换西域的口味。现在才知道,原来我和那个醉生梦死的王济是一路人呢。”而黄龙则连连咂舌道:“这是哪个闲来无事的大厨,会想出这样让人瞠目结舌的菜品来呀?”

  令晖笑道:“江东之地,一向水土丰饶、出产甚广,以前的富户们吃多了大油大腻的食物,自然就会想到这样一些奇特的菜色。所以我觉得,对饮食的考究程度,其实也就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文明和发达程度呢。我们去凉州的时候,就未曾吃过多少考究的东西,足见那些地方再怎么比,也是比不上中原的,你们说是吧?”

  大家对她之于美食的理解,从来都是深为叹服。她既然这样说,自然是有感而发,所以诸人无不点头称是。

  唯檀羽却大赞道:“要我说,双妹和英姊的辛苦固然难能,但陶小君今天的安排,才是最值得称道的。美食最重要,其实就是承载着我们身上的文化和性格。双妹的性格是我们识乐十二钗中最温和的,可陶小君却让她做一道香麻可口的豚皮饼。而英姊则是出了名的火娘子,陶小君则让她做这道清雅怡人的脍鱼莼羹。这样的良苦用心,才是最让人感佩之处。”

  他一说完,林儿便点头道:“我们吃这两道菜,都只会说个‘好吃’二字,唯有阿兄却能说出阿姊深层的用意,原来阿兄才是阿姊的知心人哩。其实光是好的庖厨还是要有好的美食家才行,否则再好的手艺也就浪费了。”

  诸人又是一阵附和的大笑。于是,兰英和双妹这才回到厨房,将她们早已备下的十几个菜色全部端上桌来,诸人也就和着欢笑,开心地吃了新识乐斋建立以来的第一顿饭。



  (https://www.7722wx.com/html/5677/32758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