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元嘉烽火 > 第二十四章 国仇

第二十四章 国仇


  最后一批回来的,是兰英他们,这几人的任务是侦察前线的情况。虽然前线的情况可以从各个途径得知,但林儿还是相信她自己的人所带给她的情报。之所以派兰英作为领头,则是因为兰英是南朝的曲阿县主,认识的南朝人也多,能够利用这些优势尽可能侦察到更多敌情。所以直到她们回来,林儿才召集所有人,开始了战前的沙盘推演。

  首先,是由兰英介绍具体的战况:“目前我们的主要敌人有两路。第一路是从宛城起兵的新北海帮,其统帅名义上是沮渠唐儿、赵温、仇不问三人,但实际上很可能是司马飞龙和荀万秋在背后操纵。这一路的主要活动地点是滑台附近,其战力并不算强,没有成建制的人马,总兵力也就是一两万人,散布在滑台周围多个州县。但是,他们这一路很会搅局,因为他们见到穿丁零服饰的都不放过,也引发了各州县的恐慌,有支持他们的暴民,但更多的是见他们就躲。依我看来,要战胜他们容易,但要彻底铲除这股势力,怕是难了,毕竟他们在中原有生存的土壤。”

  “第二路当然就是南朝北伐的人马。目前的局势是,他们已经完全控制住了淮河一线,将淮河作为他们的战略依托,进一步向黄河一线发展。这其中,长安是他们的战略要地,约有五万的兵力在攻打潼关。他们在这一地布置如此多兵力,目的无非是想图取关中。索性之前陈子云已经派了人马去支援潼关,才没有让他们继续西进。不过,救援的人数仍然太少,若不及时增援,怕就要出大事了。”

  “这一次,南朝北伐是志在必得,几乎是尽其国力,不仅兵力足,领军的将领也是倾巢而出,像我们认识的刘骏、沈庆之等,都在其军中。潼关一线的领军将军,正是造成南东海郡惨案的沈庆之将军。你们也知道,这个沈庆之是个嗜血好杀的人,他连南朝的平民都不肯放过,何况是中原百姓。自南朝入侵后,他的军队每攻陷一座城池,若城中有鲜卑人的,他必屠城三日。特别是弘农,许多没有来得及跑掉的老百姓,全都遭了毒手,据说城内的遇难者有数十万之巨,真的是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林儿,我们一定要尽快进入前线,才能阻挡悲剧继续发生啊。”

  她刚说完,就听见令晖也道:“难怪我在长安时,二曹令他们俱都是谈南朝人色变。以前只听说胡人以杀人、**为乐,没想到南朝汉人的军队也是一样。听说他们连妇女小孩都不肯放过,不知多少良家妇女遭到摧残而羞愧自尽。我们打过那么多仗,却从来没见过这样一只令人激愤的军队。”

  两个人说完话时,在场所有人都表现出了愤慨之色。陈庆之一向以豪侠自居,如何能受得了听见这样的惨烈之事,当即对林儿道:“请主母允许,我即刻领兵出征,誓要夺回弘农,斩杀岛夷,为中原受难百姓报仇!”陈庆之是仇池人,反而比羽、林这样的汉人放得开汉胡之分。

  以他为首,一众参加过剿灭宇宙帮的军中将领,俱都纷纷下拜,请林儿发令出征。

  林儿抿抿嘴,道:“此等****,岂有不除之理。不过,我们千万大意不得,南朝北伐,既是策划已久,就绝不是宇宙帮一伙乌合之众能比。现在皇帝授了我‘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全天下都知道了我们要出兵迎战,南朝人又哪会不知。我们和南朝也算是知根知底了,他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来应对我们的挑战。所以如果就这样进兵,恐怕很难讨到什么便宜。你们还有什么高招,能够确保此战必成?”

  她刚说完,就见殷绍摇着他的小折扇,摇头晃脑地道:“我以为用一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为好。现在既然天下人都知道我们的行动,也都知道长安的战略价值极大,那么所有人的眼光必定都盯着这里了,我们不如派一支军队前赴潼关,做出守卫关中的态势,另外再用一支轻装部队,绕道黄陵前赴中原,以黄河为屏障,打击南朝和新北海帮的其它势力。潼关这一路可以攻而不打,将南朝的注意力吸引到关中去。而我们实际的战略重点,却是黄淮一线,要逐步蚕食南朝的有生力量。待他们的力量被削弱后,再两路夹攻,必然大事可成。”

  他的计谋也立即得到令晖的响应:“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可令南朝人首尾难以相顾。如果要把戏演足,不如仍叫陈公子为领军大将,征战潼关。现在全天下都知道,林儿虽是主母,可实际指挥做战的一直都是陈公子,陈公子的剑锋指向何处,大军就在何处。所以用陈公子做个诱饵,定能奏奇功。”

  林儿见他二人说得确切,当即应允道:“既如此,那就这么定了。我们的义军分为两支。以侯家堡为首、近些时日征募的七万人马,全部由陈子云指挥,为西路军,出关中,进攻潼关。玉娘的吐谷浑军和正在黄陵的丁零军加起来共三万人,由我亲自指挥,为东路军,渡黄河,袭取淮河沿岸城池。”

  诸人听她帅令明确,便俱答声“是”。

  出了门时,林儿又小声问陈庆之:“家里这些人,这次你打算要哪些去?”

  陈庆之却一脸阴险地笑起来:“要不这次,你把七侠全分给我吧?”

  林儿一番愕然道:“难道要我把夫君也借你用?”

  陈庆之却似笑非笑地道:“如果綦毋兄能跟我,那就更好了,他手下的药王坛,可是战争利器啊。”

  林儿抿着嘴,犹豫半天方道:“好!你说要谁就是谁,不过,你要败了,看我怎么处置你。”

  陈庆之见林儿如此爽快,脸上的媚笑立时转换为决然的气势,朗声道:“主母放心,此战用我,绝无败理!”

  于是,次日一早,陈庆之便召集新募的七万多义军将士,全部聚于上邽城外、忠烈祠前的一片开阔土地上。

  身后,就是供奉着杨保宗、阿才、慕利延等众多英雄义士的忠烈祠。上邽扩建时,杨文德为了让往来行人都感念到杨保宗等人为这方百姓所做的贡献,就将忠烈祠迁到了上邽城外的要道上。

  此时,忠烈祠前已设下数丈高的拜将台。陈庆之手持天剑,登台拜将,誓要以身后的英雄之名,征战天下。这时候,正是风起云涌、英才辈出之时。陈庆之看着自己麾下这数万英豪,想着中原无辜受难的普通百姓,多年前便存在于心的那一股豪气终于爆发出来。只见他剑指向天,高声吟道:

  冲冠一怒,悉获故城屠。

  敌乘势,民失助。盼义军,灭贼徒。

  从此南征路,荆棘满,泥泽布,

  雪峰险,雄关恶,作征途。

  只为家仇,神将急擂鼓,千万兵卒。

  问中原疆土,几日还五服。

  所以提刀,向东都。

  ==

  我应天数,行忠恕,得明主,正中枢。

  除家蠹,斩奸狐,搏猛虎,比鸿鹄。

  弘农城***心却苦,世何辜。

  犹回顾,潼关渡,竟闻哭。

  抛洒壮怀之血,为身后,不贰汉胡。

  愿人间无战,至道尽和合,风静云舒。

  吟毕,陈庆之便将天剑横举,向着潼关的方向,大声喝道:“三军听令,目标潼关,出发!”

  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大丈夫临世,便当不畏艰险,为民出力。识乐斋人,从来忘不掉肩头的责任。当此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日,他们终于挺身而出,迈上了平定乱局、恢复河山的征途。他们这一去,天下不平誓不还,他们这一去,带着决绝的豪气。他们用他们一如既往的付出,向世人宣示着,他们仍然是这个时代真正的主人。

  元嘉北伐之北朝反击战,就在陈庆之那坚硬的天剑剑尖,开始了。

  (第二十一卷完)



  (https://www.7722wx.com/html/5677/45756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