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缆镇语录 > 心 月(附录《四十二章经》第一章出家证果)

心 月(附录《四十二章经》第一章出家证果)


  心 月
中秋宴客,多喝了点酒。
人便分成了身与心。
一、身
赏月去,一个人去。
出门,从狂热的鞭炮中溜过,一直走到大河坝。
桥上,我与人影。
今夜,月光毫不留情,把该留影的地方都留下了。连桥下草地上的小草也不放过。
大河水只是瞎唱着,不理会月留给它的虚像,反正我浑浊黄黄的水也不想吃天鹅肉,你月儿今夜也别想吃瘌蛤蟆肉。
你听!
一只瘌蛤蟆,穿出水面,向月儿大叫一声,又潜下水去。
我没听清楚,月儿你该听清楚了吧!月宫里,吴刚是有耳朵的,嫦娥也有,玉兔与玉蟾也有。
我再向前,踏着月光画成的田字格,栏杆的海市蜃楼,向河堤走。
堤边有湖,没有朱自清大笔下的风景。没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倒有,也适合我。一湖水,如一大杯月光,我真想牛饮,于是想起家乡的绿茶,泡在透明杯中当艺术品。湖边的几棵树也在赏月,只是永远用同一个姿势,仿佛没有一点厌烦,由它们吧!
走尽堤,折回,又尽。便想即景高歌。于是十五的月亮、十五月亮十六圆、望星空。歌毕,有点口干,就回家。
路上,觅星,不见,却在天空的东边,出现几片云。
哎哟,这是故乡的云!真的,我的故乡在东海之滨的浙江!
今天我最怕故乡,连云也怕。
不知为什么。
二、心
赏月归,什么事也不想做,便翻箱倒柜,寻月。
于是。
有了几首诗。
第一首当然是我林夕的,去年中秋的。抄了几句:中秋圆月牵梦/想起明年此刻/心里便涌起一阵/黑云重压/独啃寂寞/节日/原来并非佳。
去年的中秋问,应该是今年中秋回答了。黑云的重压今年终于变成了轻压,但还压着。独啃寂寞的日子也一去不返了,陪我的还有缪斯女神,漂亮迷人,会说会唱会跳会叫,比电视机还电视机。
接着搬老古董了。
先找苏东坡。幸好云南到四川眉山不远。飞到眉山,直奔苏家,叫出苏东坡。
“大诗人,讨首中秋诗玩玩?”
“诗嘛,自己不可以写吗?”
“自己写了几句,不过瘾,才来找你!”
“这,这首中秋诗拿去,也算来四川一次。”
路上先念:“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老苏头,明月明年我不看,意下如何?
回到“家”人半死,酒气涌上。还是自己胡编胡吟胡说几句吧!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对,不用问青天,青天大人实在太忙,问我好了。如果你不想马上看到,我会说明月今夜有;如果你小子今天没空,没关系,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明天再来;小子你若实在要同我过不去,告诉你,每年冬至前后,月地距离最近,这时月最圆最明。小子,林夕学过天文,你不信去翻看《中国百科全书天文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惜只到过东海边,没有吃到海月的味儿,大约也咸也腥也苦吧!天涯,林夕梦中曾游,在海南省,若真的要去,下生去吧!
年年月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还用说!小子,别胡说了,这句没联系到月,暂时不提为好,别浪费时间,如果无端,我的老乡鲁迅先生可要扣你个谋财害命的罪名,小子,给我走!
诗不说了,没意思了!刚好停电了,再出去走走。
刚到,没进家门。就碰到乾隆这风流公仆。
“林夕,不在云南赏月,回家怎么?”
“月是故乡明。”
“对,小子说得对,先吃个月饼。”
“好吃,好吃。”
“你知道月饼的得名来历吗?”
“暂时不知。”
“林夕,当年我金口大开:‘好月,好饼,中秋良宵也!’从此,月饼名扬天下了。”
“得了多少广告费?”
“半个月饼。”
“林夕伪君子,伪善,不与你说了,我还当我的小皇帝。”
我也不理这小子,顾自回云南。
再也没心思游逛了。便向我没有出生的孩子说一个故事:“孩子,今晚的月亮你不能用手指,否则明天,你的耳朵会被割去一点点儿。孩子,你听见了吗?” 
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老子是先秦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我之所以还要  对他进行专门的介绍与评价,当然是由于我个人对于老子的认知,有着完全不同  于任何你之前所看到或听到的结论。而在展开我的介绍前,先摘录一段网络上关  于老子的评介文字,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内容——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  籍贯也多有争议,普遍认为是陈国(后归楚)苦县,依据为《史记·老子韩非列  传》,书中明确提出老子为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  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  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  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  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  著作之一。  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  551  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  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在被推荐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跟随常枞(商容)学  习知识。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公元前  535  年),老子因受权贵排挤,被甘简公  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出游鲁国。在鲁国巷党主持友人葬礼,孔子助葬。时孔丘十  七岁,问礼于老聃。  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30  年),老子被甘平公召回仍任守  3
藏室史。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公元前  526  年),二十六岁的孔子适周观光,  拜访老子。  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公元前  501  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南至老子故  里向老子问学。  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  485  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  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  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  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  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下来。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  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这部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  经》。相传老子长寿,大约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  471  年)死于秦国,享年一百零  一岁。《庄子·养生主》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胡适却认为,  老子至多不过活了九十多岁。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  666  年),老子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  符六年(公元  1013  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那么,我眼中的老子又会有何不同呢?  先抛出我的结论吧:老子,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窥破“天机”,并留下文字  记录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有机会窥破“天机”的人肯定不止一个,但留  下文字的人,应该只有老子一人(转述暂不算),因此,老子与他的《道德经》,  对于今天处于高度发达文明但同时又面临系统性危机的人类而言,具有无比重要  的指导与警示作用。  那么,什么是“天机”呢?也就是所谓的人类哲学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  哪里来?我要去哪里?  如果,数千年前的老子已经洞悉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为什么时至今日的所  有哲学流派、哲学家仍然不可回避这三问?答案不是已经有了吗,就在老子和他  的著作里嘛。我的回答是:不仅老子,还有孔子,也都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的终  4
极真相(孔子曾数次问礼于老子),包括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甚至较为直接、  真实地描述了这个真相。但遗憾的是,这三家留下的诸多经典,或出于作者的悲  悯之心,或出于文本的翻译、传承等技术原因,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诸家经典里,  关于宇宙与世界的真相,已被深深地隐秘在词汇的各种衍生、引申义的下面,如  同一颗珍珠,被厚厚的时间尘土所掩盖!
附录:《四十二章经》第一章、出家证果
此章讲述了沙门
修证小乘四果的次序
“辞亲”即奉父母之命
或者得到父母的许可
“出家”指辞别家族六亲眷属
舍离所有一切财产,出家有两种:
一为辞别家族,舍离财产
一为出三界之家,远离六道轮回
永远脱离生死
沙门意为“勤息”,即勤修
戒、定、慧三学
息灭贪、瞋、痴三毒
通俗地说,“沙门”是指
剃除须发,止息诸恶
是勤修诸善的出家人的通称
“沙门”的任务是
通过修学能够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深解无为法


  (https://www.7722wx.com/html/68925265/678982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