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缆镇语录 > 作品的第二种读法(附录天地不仁)

作品的第二种读法(附录天地不仁)


  作品的第二种读法
曹家红是本市最红的一位女作家。也是市文联唯一的女领导。
她是市文联主任,三个手下全是男的。
如此的境界,让人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或叫自豪感!
这一个月她特别高兴!
月初,她的首部长篇小说《女人的第二种活法》付梓出版了!
本月十五日上午八时八分,市新华书店为她的小说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当天销书一万五千册,令她数钱都差点弄破了手皮。
十五日当夜,月圆之刻,在本市最高星级的鹦鹉山庄举行了作品讨论会。
还有围绕作品的一系列活动,令她应接不暇之余又暗暗窍喜。
反正。
这一个月她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今日是周末,照例在办公室写了三个小时的作之后出来散步。
刚出门口,一阵扑鼻香气猛袭过来。
斜视。
见一蛋饼摊。白衣。白帽。白袖套。妇人脸上皱纹深刻。
家红大惊:她从没有看到过弄小吃摊的人把卫生整到这种令人惊讶的地步。
家红年纪不小了,但有个贪小吃的习惯,也许女人都是这样了。
幸好是周末,没人看见,否则同事的侧目可不好玩!
于是大胆上前,叫那妇人烙一只蛋饼来!
那妇人的动作并不快,但有一种从容不迫的稳重感!
家红又是一阵惊奇,看来同是四、五十岁的女人,家红自忖便达不到这种境界!
那妇人操本地山区的方言,生硬的那种,令家红有几分不习惯。
蛋饼很快烙好了,本市正宗啤酒花发酵的,一闻味家红便馋嘴。
那妇人从旮旯撕出二页纸包工,递给家红,家红接过马上大嚼!
付了钱。边吃边返回办公室继续写作。
天知道!
当家红吃完蛋饼,想扔掉包饼的纸时,一行熟悉的文字跳上。
“女人天生爱做梦,茵子小时候便梦想自己是一个童话中的白雪公主……”
天!
家红惊、吓、呆!
这不是她刚出版的那个长篇《女人的第二种活法》中的两页吗?页码是451、452、453、454!
家红手揣二页纸,如端一盆炭火,热烫,又不敢扔下,怕烫了脚!
她百感交集。
写小说时的种种艰难辛令她几乎想出家为尼,或辞职重操旧业——开书画社,或以一丝带自了……然而她挺过来了,而且成功了!
她梦想自己的作品一定会被读者包上精美的书皮,藏在柚木书柜里;或被图书馆、博物馆作为经典收藏……
而今,天,竟作为废纸,沦为包蛋的废纸!
这!
这!
这!
这不是……
奇怪,作为一个大作家,家红竟一时我不到什么词语来形容!
手在发抖!
心在发……
发什么,家红也不知道了!
她只觉一阵揪心地痛!
不好,胃病又发作了!大面积的揪心!
赶快!三九胃泰!快!热开水!
可惜!今天是周末,没人来侍候!
只好自己动手!
一阵忙之后,心才稳了下来!奇怪,胃也安稳了!
人是一种非常奇怪的东西。
有人要杀死你,你非要拼命地逃不可,而不是迎头待杀;有人要压迫你,你偏要好好地活给他看,我天生不是被压迫的……
家红脑中突然袭上幅幅历史的黑白照:特殊时期刚结束,被人捧为最高指示的红宝书马上进了废纸堆或重化纸浆再生;红遍大半个中国的北方某作家定价39.50元一本的长篇竟以5元廉价出售,书是刚出版的正宗的新书……
还有更多!
家红不再多想!
家红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日历:1998年3月28日。
天!
原来是这样?!
这几年,家红忙天创作,几乎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地步!
这时,家红才明白:九十年代,文学早已失去了呼风唤雨的威力了!报纸、刊物、光盘、VCD、TV、甚至DVD……如果你的作品不棒,不真正动人,人家一读便扔下了!怪谁?只怪自己学艺不精!
然而,家红仍不甘心,她一家要弄明白那妇人的两页纸的来源!
于是,家红破例去再烙一只蛋饼!她有一个习惯:一天只只一只!
饼很快又烙好了!那妇人撕纸,包饼!
这回,家红看清楚了:她那本心爱的小说已被肢解,大半自然包了饼!
这时,听见那妇人撕纸声,仿佛是撕家红的心,心成了碎片,一小块,一小块……
忽然,家红产生一种奇想。
“这位大姨,我跟你商量个事,你包饼用的这半本书卖给我好吧?这本可是好书啊!”
“书是好书,只是里面的东西大多数是瞎编的!”
“什么瞎编的?”
“不是吗?哪有女人生孩子时会这样的!那写书人一定没生过孩子,或纯粹是个男人!”
这时,家红顿时大窘:真的!由于生了那种病……她真的没生过,只抱养了一个儿子,还化了五万元!
“再给我来一只饼,用这本书包上,我付你10元钱!”家红一把抢过书,包上一只饼,扔下10元钱,悻悻而去!
那妇人惊呆了个吓人,半晌才将那10元揣入贴心衣袋。又从旮旯里抽出一本崭新的《女人的第二种活法》。
那妇人又继续做她的饼了!
家红把那半本书重亲包上书包,装裱好,放在柚木书柜显眼处!
半年后,她到几个文友家玩,发现他们早将她送的《女人的第二种活法》全送到废纸摊了!
天!
每人送10本!
全进了废纸摊!
然后又到了蛋饼摊或化浆再生!
家红想起圣经里的一句话:你来自尘土,仍要回到尘土里去!
人生不也是这样的吗?
事后,家红坦然将其事和盘托与文友,作为吹牛的谈资。
而且,家红将这种行为称为“作品的第二种读法”。 
附录:
老子道德经(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道德经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tuó  yuè)乎?虚而不屈(jué),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翻  译
天地无所偏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万物自然生长。
圣人也是不偏爱的,对待百姓也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人们随其性发展。
天地之间,不就像个风箱一样吗?它虚空而不枯竭,一旦鼓动起来,风就汩汩涌出了,越动力量越大。
话说的越多,离道越远,也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不如保持虚静的状态。
▌解  读
本章有几个词我们先做一下解释:
刍(chú)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用于祭祀的物品,祭祀完就扔掉或者烧掉了。
橐籥(tuó  yuè),古代冶炼时为炉子鼓风助燃用的器具,也就是古代的风箱,由袋囊和送风管组成。
“仁”,我们通常理解为仁慈,仁爱的意思。这里的“不仁”,指的是不偏私,不偏爱,对万物皆平等对待之意。
虚而不屈,屈(jué),是竭尽的意思。
多言数穷  (  shuò  qióng),  数穷,意思是屡次失败。
(也有一说为:数,通速,是加速失败的意思。)
▌下面是本章解读——
天地是无所偏爱的,它不带感情色彩,听凭世间万物自由的发展、消亡,从不会去横加干预。
天地运行,四季更替,日夜轮转,风雨雷电,云卷云舒,地震海啸,潮涨潮落以及万物的生生死死等,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地球上的各个物种,也是“适者生存”,万物都有各自的生存之道。
他们彼此依存,同时又互相制衡,如此才得以共生,这就是自然之道。
▌天地不会出于仁爱之心,而对某一类物种过分偏私或者进行破坏。
因为如果厚此薄彼的话,必然会打破自然的平衡。
比如我们人类过度砍伐树木,造田建房,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毁坏很多野生动物的家园,而且地球的空气得不到净化,加速环境污染。另外也会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可谓是一损俱损。
因此,平衡才是天地万物共生之道。
正是天地的无所偏爱,才能称作真正的博爱、大爱。
▌圣人,定是领悟到了天地平衡之道,所以对待百姓,他们也是无所偏爱、顺其自然的态度。
圣人主张无为而治,行不言之教。让百姓随性发展,自然繁衍生息,而不去采取干预措施。
每个人都有思想,他们会思考,自己会去寻求生存发展之道,并时时加以权衡调整。
一个社会,如果政令繁多,可能会固化民众的思想,让他们缩手缩脚。
企业也是如此,如果条条框框过多,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员工就会畏首畏尾,不敢主动做事情了,这样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很不利。
▌相反的,如果效法自然,顺势而为,以静制动的话,反而省时省力,起到更好的效果。
因为大道就是虚空无形的,但这种虚空就如同古代的风箱一样,虽然中空却能量很大,而且这种自然的能量是生生不息、无穷无尽的。
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基本的规章制度是必须要有的。
但前提必须是人人平等,一视同仁。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真心去拥护和执行。
▌天地对待万物没有偏私,同时,也不会因为滋养万物而要求回报。
圣人也是如此,他们心胸开阔,虚怀若谷,就算身居高位,在有了功绩之后,也不会居功自傲,仍是以平等的态度待人。
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平等,并不只是流于表面的、身份地位的对等,而是精神上的平等。
一个富人可以和一个穷人成为朋友,是因为两人人生观,价值观一致,思想境界无差别,可以无障碍的交流。
平等也意味着理解和尊重。
理解就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别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的角度。
而尊重的前提就是先平等待人。
▌在与人交往时,要有一定的界限感,哪怕是最亲近的人。
保持界限不是不信任对方,而正是出于尊重对方,给别人也给自己留一些个人空间。
如果总是去探究别人的隐私,时时越界的话,别人可能就会在心里筑起一道墙,不愿意和你多交流了。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告诉我们,说话是门艺术,言多必失。
与人交流时,不要一直苦口婆心的去说教,时时观察听者的表情、反应,点到为止。
少说多听,少说多做。身教重于言教,以事实结果来说话,胜于万千雄辩。
社会是复杂多变的,但我们人是可以保持自己的本真不变的。
不妨试试修养心性,减少自己的欲望,培养博大的胸襟,做一个简单快乐的人。 


  (https://www.7722wx.com/html/68925265/683968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