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缆镇语录 > 醉鸡旅行记(附录“欲望”是一切的根源)

醉鸡旅行记(附录“欲望”是一切的根源)


  醉  鸡  旅  行  记
醉鸡。
不是酒喝醉了的鸡。
只是一瓶酒浸的鸡肉而已。瓶是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玻璃罐头瓶。
那一年重阳发福利,叶也分到一瓶。
叶与妻经过一番精打细算,决定暂不吃,待到过年好送礼用。
于是,经过一番必要的故事情节,那瓶醉鸡到了叶的大姨家。
大姨是山里人,见叶送来的醉鸡,心想在大城市里工作,这醉鸡一定值不少钱!
大姨丈是个撥美食家斳,见肉不要命,一见醉鸡,大喜,操刀欲开,却被一双大手挡住,回头,却见大姨笑嘻嘻。
大姨附在他耳边言语了几句,大姨丈扔下刀,叹了一口气,走到腌猪肉缸边,操刀便狠砍。
又过了一年。
叶到二姨家拜年,二姨家住在海边,海风刮得冷了个吓人。
二姨叫叶自去衣柜里翻衣裳穿。
一打开,大惊,衣柜里好端端地放着一瓶醉鸡!
正是叶送给大姨的那瓶!
因为瓶上有叶厂里打的撥礼品斳二字红印。
第二天,叶便启程回家,二姨强留,叶说天太冷了,还是回去吧!
又过了一年。
三姨派儿子来拜年,送了一大包礼品。
拆封。
天!
其中又好端端地摆着一瓶醉鸡。
正是那年厂里发下的那瓶,也正是叶送给大姨而又在二姨家衣柜里看见的那瓶!
妻一看保质期,说分不清是撥3斳字还是撥8斳字,还是吃了吧!
于是开瓶食之,其味道美异常。
叶问同厂的陈,那年厂里发下的醉鸡味如何?
陈说,还藏着呢!不是说保质期撥8斳年吗?
叶长叹说,吃得太早了,真可惜! 
附录:
老子道德经解读(3),“欲望”是一切烦恼纷争的根源
道德经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  文
不推崇标榜贤才,使民众不因此相争。不珍视难得的稀有之物,使民众不去偷盗。
不展现炫耀能引发人私欲的东西,使民众之心不致迷乱。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使民众心无杂念、虚心谦卑的同时,满足他们的温饱。减少民众争名夺利的欲望,鼓励他们强健自己的体魄。
常使民众保持自然淳朴、清心寡欲的状态,让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偷奸耍滑。
如果按照“无为”的原则去行事,那就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事情。
解  读
开篇第一句:“不尚贤,使民不争”。
老子这里提到的贤,指某类才德、才能。
如果总是推崇某种才能,使拥有这些才能的人受到重用、名利双收,那么就会使大家争相效仿,都想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这样势必会出现一些鱼目混珠之人,那些伪才们为了争名夺利,就会极力打压真正有才能的人,让他们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德和抱负。
另外,社会的发展靠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不是某类人才。
如果只崇尚少数的行业,大家都拼命挤进这个行业,竞争激烈不说,最后也会造成该行业产能过剩,一部分人到最后还是要转行,陷入被动的局面。
并且,其它行业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和限制。
相反的,如果每个领域都有领头羊,都有标杆,百花齐放的话,那么社会也就可以发展的更为和谐。
现如今,很多学校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老师和家长,为了让孩子考进名校,可谓费尽了精神和心机。
为了成为好学生,得到学校老师的表扬和认可,为了进入一个好学校,给父母争光,成绩差的学生被逼着拼命补习追赶。
成绩本来就不错的更加不敢松懈,害怕掉队,被别人超越。
小小年纪,就开始在内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少年时代,本该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纪,而他们,却不但失去了玩耍的乐趣,还要背负无比沉重的负担,甚至连正常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都不能够保证。
过于强大的压力,很容易使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
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患上焦虑症,抑郁症,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其实,过分强调成绩,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对他们日后的生活是极为不利的。
学生最终还是要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的。
以后的工作、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来配合。
比如动手能力、创造力、理解表达力、沟通能力、与他人协作的能力等等。
学校应该为社会输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人。当然这也离不开家长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教养。
“难得之货”,也就是稀有之物。
物以稀为贵,稀有物品比普通之物价格高一点也是正常的。但无限制的去夸大其价值,并从中谋取暴利就不可取了。
稀有的东西自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所以它就成为了拥有者炫耀的资本,甚至高贵身份的象征。
于是攀比者就出现了,更多的人也想得到它。
但因为少,买不到怎么办?就加价买,结果价格越抬越高。
比如钻石、黄金、玉石、古玩等物品,一些人为了拿来谋利,不惜铤而走险。
偷盗,私自开采,屡禁不止,为此犯罪甚至丧命的人也不在少数。
还有一些人,为了得到动物制品,有多少动物被残忍无情的杀害。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如果不把上面所说的东西当宝贝,不去炫耀,没有人去炒作,没有暴利,也就没有人为获利而心生歹念了。
人,除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当然会有其它的欲求。但是,除了少数本能的欲望,大部分物欲都是由外界刺激引发的。
比如那些奢侈品,定价异常高昂。可有些人,月入不过万,手头也没有多少积蓄,却宁肯吃“土”,也要去买几万、几十万的名牌包、手表,衣服之类的。
就是因为这些奢侈品被披上了时尚、高级、尊贵的外衣,普通人内心渴望成为拥有这些东西的人,虚荣心作祟,便有了这些不理性的行为。
这样的人,虽然虚荣心得到了一时的满足,可带来的却是生活质量的下降,同时,也并不能带来幸福指数的提升。
人生在世,皆有名利权财色等欲望,清心寡欲之人少之又少。
这些欲望,使人内心躁动,难以清醒。
欲望,是一切烦恼、纷争、罪恶的根源。
所以老子说,只有净化民众的心灵,让他们静心寡欲,宁静淡泊,同时让他们吃饱穿暖,多运动,强身健体,才能简单快乐的生活。
“常使民无知无欲”,这句话是评价老子时,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一句话。
其实,无知无欲,是一种精神上的修行,是“不知道去追求名利及物质财富,没有过多欲望”的一种思想状态。
这样的话,社会上民风淳朴,没有纷争,民众安居乐业。这就是老子说的“无为而治”。
无为不是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而是一种修为,一种思想境界,是最接近道的。
正所谓“道法自然”,无为就是有为。
我们现代人,社会压力很大,要想做到无欲无求是非常难的。但越是这样,我们就越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欲求越多,烦恼就越多。简单才能更快乐!


  (https://www.7722wx.com/html/68925265/684096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