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江湖与彼岸 > 第九章:非典年代的邂逅

第九章:非典年代的邂逅


  本部小说写到第八章5万字,属男生(频)小说,主要写商界和江湖往事。但仍有读者朋友反映太硬太干,缺少英雄美女或才子佳人的情节和戏剧,难道商界精英和江湖好汉不是更应多些风花雪月与爱恨情仇吗?

                  于是本人特加一章浪漫故事“非典年代的邂逅”以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之后也会不断穿插此类软文,以使本部小说能刚柔并济,松梅相伴……

                  2003年3月,我所在清华一一哈佛UEO应策划大师王志纲之邀去出席他主持的“丽江新城”开幕式。同行的还有《中国经营报》,《中国房地产报》等一干媒体朋友。

                  丽江,天高云淡,空气清新,使我们这些来自“霾都”的同人倍感心情大好。春光明媚中,远方半空中的玉龙雪山闪耀着天堂之光,也如一段超凡脱俗的爱情……

                  开幕式搞得大气恢宏,别出新意。在新老丽江市貌的交替特别是融合中展现了古今对比,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构思和意境,引起与会人士的好评如潮。

                  会后,当地政府安排了盛大的民俗特色的宴会和歌舞表演。下午王老师和旅游局领导亲自陪同媒体代表团逛丽江古城。穿行于古朴繁华的街巷和熙熙攘攘的游客中,两边的店铺中传出优美动听的民谣和特色小吃的叫卖声,大家不时停下品尝美食,女生们则挑选缤纷的民族服装和精致银饰…..

                  一个下午就这样轻松而愉快地飘走了……

                  晚上王老师在一家庄园式餐厅请客,庭院深深,花木繁茂。各位记者对王老师的策划交口称赞,由衷表示祝贺。因为他也是记者出身,之前任职于新华社广东分社,以一手高谈阔论的政经文章名动一时,特别是从媒体人蜕变为策划大家,更成为同行们的榜样和楷模。他坦然受用并一一敬酒。饭后又去看了当地几位非遗老艺术家演奏的纳西古乐。华灯初上时他先回酒店休息了。

                  他走之后,终于可以自由活动了,丽江之夜才正式进入高潮。我们选了一个临水酒吧坐在户外,听高山积雪溶化溪水潺潺流过脚下,偶尔把手伸到水中,感受透骨的清凉。分组成双地喝着啤酒或咖啡,窃窃私话。或欢声笑语。此时的丽江古城室内室内灯光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浪漫和暧昧的氛围……

                  五年后我带着小学毕业的女儿再次来丽江过暑假,虽然女儿玩得兴高采烈,但我却几乎一点没有兴奋感了。反而觉得无论是饭店酒吧尤其是旅游纪念品的店铺同质化严重,乏善可陈。倒是新开发的束河古镇别有一番韵味。

                  都说丽江是发生艳遇频率最高也最多的圣地。那是因为所有来宾都怀着这样的冲动和心情,眼睛发亮,瞳孔扩张,所以才容易产生同频共振。

                  未想到我此次也成为幸运之子。但这场邂逅不是发生在丽江古城,而是在机场候机楼。因为来之前广东己发生非典疫情但尚未弥漫,但细心的王志纲工作室北京办事处主任张建平已事先准备了一批口罩以备不时之需。建平兄之后在担任《中国房地产报》副总编时曾对我创设的“清华大学国际商业不动产运营商CREO”培训计划给予过大力支持。十多年前𠄘王老师之衣钵回到内蒙老家,做地产策划和房屋代理租售,过上了小富即康的神仙日子……

                  正当我和建平在给媒体朋友分发口罩时,因为此时机场已广播通知所有旅客尤其是北京旅客登机时都要佩戴口罩,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一位婷婷玉立,头扎脏辫的亮丽女生走到我面前,用一副傲娇的声音问我:“老师,您好。我是厦门电视台的主持人,可以卖给我几只口罩吗?机场现在买不到啦”

                  “卖什么呀,”,我笑着指了下周围新闻界的朋友,“都是同行,送你啦”

                  我顺手拿起一包剩余的口罩递给他。

                  “谢谢老师,谢谢”,她用一口标准的播音腔连声回道,然后转身,挺着窈窕的的身材咔咔地向同伴走去。

                  “你小子慷什么慨呀”,建平兄略带不满地对冲我挤眉弄眼。

                  登机时,我惊奇地发现那位小女生也和我同次航班。原来都要到昆明转机。就坐在我斜对面的前二排,偶尔回首,口罩上露出一对美丽的黑漆漆的大眼睛,相视一笑,脸上还泛起一层嫣晕……

                  因为昨夜玩得太晚,一觉就到了昆明。因为转机航班还要等一个多小时,下机后我们推着行李车去存储柜台又与她相逢,微微点头擦肩而过……

                  返程北京一周,非典已经扩散全国,形势紧张而严峻。我们办公的清华紫光国际交流中心和整个清华都封校放假了。

                  在一个多月漫长的封闭时光中,百无聊赖的我,脑海中不时浮现她的倩影和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开始反复后悔当时为什么不和她交换下联系方式哪?!

                  某天下午啃完一直沒有时间读也看不进去的马尔克斯的大部头《霍乱时期的爱情》,蓦然灵机一动,她不是厦门电视台的吗?于是我查出总机号拨了过去,自报是中央电视台记者:一个月前曾去丽江采访,巧遇了贵台的一个采访小组,并顺便提及那位女持人,因为非典疫情忙乱忘了交换名片,现在有事想联系她。

                  对方毫无戒备地说她是厦门电视台“名山大川”旅游节目的主持人柳静,并告之手机号。放下电话,我窃喜不止,仿佛恐怖的非典都烟消云散了!

                  平静了一会儿,我用情书的方式写了一段手机短信:你好,美女主持。我是那位在丽江候机室送你口罩的老师,还记得吗?非典特殊时期,特从北京致以遥远的问安。然后署上了自己的姓名和工作机构。

                  那时还没有微信,反复推敲后点击发了过去,仿佛放飞了一只洁白的信鸽,正穿越千山万水向她飞去,然后惴惴不安地等待她的回音……

                  一个下午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悄无声息地过去了,隔窗相望外面行人稀少的街道,天气阴沉沉的,只有口罩闪烁着片片白点……

                  晚上6点钟,突然听到手机短信熟悉的提示音,下意识地抄起手机就看到屏幕上一条新发来的短信:您好,老师,非常感谢您送的口罩。也祝您非典安好。简短礼貌而不动声色。但回复就是最大的收获和欣慰。

                  自此以后,我俩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短信交往,随着不断深入和频繁的交流,我发现她是一位聪明伶俐而幽默可爱的女孩,最多的话题还是她的旅游节目和我们共同对大自然的热爱。我甚至大言不惭地自诩为自然之子,惹来她的冷嘲热讽。她的节目我每次都追看,她采访过风景名胜和古迹遗址我都去过,没去过的我就向她请教。都没去过我就含沙射影地暗示她下次去釆访时我要和她一起去,还抓鼻子上脸地说我给她写解说词和旁白。她回复:“怎敢劳驾大诗人哪”

                  逐渐了解到她更多的信息:她也是黑龙江人,生于长于丹顶鹤之乡齐齐哈尔。中学毕业如愿考上与武大并称中国最美校园的厦大。在校时就喜欢主持,当上校广播电台的播音。2000年毕业后考上了厦门电视台出镜“名山大川”旅游节目。

                  每天短信1-2次,己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和寄托。就像每天睡觉前读俗世圣经《荒漠甘泉》一样。不知不觉到了圣诞节前夕。平安夜前一天的晚上我又与柳静短信聊天预祝她节日快乐并问她怎么过节?

                  她回复:“一个人过,也没人陪呀。”

                  我马上接道:“我去陪你吧。”

                  “好呀”,她答应完就说困了要睡觉了。

                  “晚安,明天见。”

                  通完短信,我就在携程上买了第二天下午1点20分的机票并预定了鼓浪屿别墅酒店。这样就可以在平安夜和她一起度过了。

                  第二天登机前我才告之我的航班,她听了后并未表现出特别的惊喜,好似意料之中。只是回复我:一路平安。晚上见。但我知道她的内心一定是十分高兴的。

                  经过三个小时的飞行抵达厦门机场,又来到这座我最喜欢的南方城市,马上就要见到短信半年的心仪女生,不免有些激动和忐忑。

                  当我走出接机口,一眼就看到站在人群中身穿白衬衣和牛仔裤,扎着马尾巴,清新脱俗的柳静拿着一束鲜花笑吟吟地望着我,我快步走过去接过鲜花,冲她开心地笑着说:“节日快乐,静静,我来了。”

                  她很自然地挽着我的胳膊,“欢迎来厦门,谢谢你来陪我。”

                  我们坐上出租车直奔码头,一路上说说笑笑,好像一对相识经年的恋人或朋友。

                  坐船渡海到达鼓浪屿,因为平安夜和圣诞节,两边的候客厅都摆上高大葱绿的圣诞树,挂满了各色圣诞盒子和礼品。轮渡上旅客无论从市里下班返岛的,还是赴岛过节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表情。上船前我给她买了一瓶她最爱喝的果粒橙,我买了一听可口可乐,上航后我俩并未坐,而是依偎着站在船舷边,喝着饮料,感受着从里到外的甜蜜,银灰色的海浪像我们的心思,起伏着漫延着……

                  这是我第三次来我视为精神乌托邦的岛屿,一切都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妙一一

                  《鼓浪屿和乌托邦》

                  彭浪屿与乌托邦

                  依然象一位大家闺秀

                  娴静地侧卧于海的怀抱

                  蔚蓝的旗袍  若隐若现

                  午夜的清凉

                  偶尔用纤纤玉指

                  弹奏一曲久韪的钢琴

                  浪花如雨

                  稚嫩的脚印

                  凝固成沙滩上的雕塑

                  驳墙上的凤凰花

                  闪耀着老照片的鲜艳

                  岸边的柳随风起舞

                  嵌入记忆的栈桥

                  平安夜的鼓浪屿犹如一艘豪华游轮,缓缓航行于大海上,游人如织,灯光若花瓣一般次递盛开。我俩牵着手到达酒店登记完手续,没有先去房间直接到了二层餐厅预订的卡座,入坐后预订的海鲜套餐,红酒,鲜花和蜡烛陆续上桌,我举起红酒杯和静静互祝平安夜快乐,一切都仿佛一场梦一部童话……

                  晚餐后上到三楼临窗向海的房间,打开行李拿出给静静带的各种北京小吃递给她时,发现坐在沙发上的她脸色有点阴晴不定,低着头轻声问了一句:“你就订了一间房?”

                  我心里咯噔一下,忙道:“我昨天预订时已经没有房间了,不过我要的是标准间两张床”

                  然后我故意嬉皮笑脸地说道:“我可是柳下惠哈”

                  见她未置可否,我马上转移话题:“我也订好KTV包房了,去唱歌吧”

                  那个平安夜我俩唱的很尽兴,我唱了《城里的月光》,《大海》和《让我欢喜让我忧》;她唱了《明明白白我的心》,《透明的翅膀》和《味道》。中间还跳了几次慢步舞。结束时一起唱了《平安夜》。

                  回到房间我俩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长久地热吻起来直到浑身颤抖,才恋恋不舍地松开。她红着脸去盥洗室冲凉,我则换上自带的睡衣睡裤坐在沙发上等她。半个小时她穿着白色浴衣赤着脚丫走到我的面前,弯下腰轻轻吻了我,“我累了先睡了”,然后走到靠墙的那张床头朝里躺下了。

                  我一个人去阳台上点燃了一支烟,望着海岸点点闪烁的灯光和海上停泊的船只,胸中的波涛也渐渐平伏…..

                  第二天中午起床后,我俩打闹着一同去洗漱,她教我涮牙时也要涮舌苔,和怎么用鼻子吸水洗鼻子。穿戴整齐后一起去岛上的食街吃午饭。我穿了一件长袖暗地花格的T恤和一条黑色磨砂牛仔裤,她换了一条白色筒裤,上身一件紧身的红色毛衣,背着一个米色的小跨包。她蹦蹦跳跳地走在我的前面,回眸对我说:“吃完饭,我带你去我的母校厦大”,并不骄傲地一扬头:“让你看看中国最美的大学是啥样的!”

                  走在厦门大学幽静的小径上,碧绿的草坪如诗如画,错落的异国建筑昭示着这个大学的悠久历史。她心无芥蒂地给我讲起了她的校园初恋,有一种淡淡的伤感和成熟的理性令我愀然。半途她又领我进了一个她上学时经常来的咖啡厅,一对对校园情侣纯真美好,青春盎然。不知我俩在他们的眼中是什么形象和角色?师生恋抑或忘年情?

                  晚上正赶上学校礼堂放电影,在加啡厅吃了顿简餐,我们去看了当年最流行的徐静蕾主演的《开往春天的地铁》。回到酒店我们挤在一张床上相拥度过了这个永远难忘的圣诞节……

                  2004元旦后她到我桑梓“雪乡”釆访,后来雪乡因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而爆火。我放下手的工作也赶回去陪她。住在小时候的火炕上,吃着过年时才能吃到的杀猪菜,于飞扬的雪花中打雪仗,从山顶大叫着冲下去滑雪,仿佛童年再现,忘却现实,无忧无虑地欢笑着,玩耍着……

                  2015年10月,我应赢商网邀请到厦门出席《两岸商业对接会暨文创文旅商业地产趋势论坛》启动仪式并友情主持商业地产对话论坛。本想会议结束后住到彭浪屿上怀下旧,无奈彭浪别墅酒店已客满。遂到熟悉的老码头准备买船票上岛,但被告之外地人必须去新码头、只有本土人才能从的老码头过海,只能忍痛割爱。

                  第二天上午起床后犹豫再三还是给柳静冒昧发了个短信问她是否方便见个面。她请我到一个仿鼓浪屿的新景点“曾厝按”的“80、90怀旧餐厅”吃饭。十一年后的柳静出现时,穿着一身蓝色职业裙装,一头浓密的波浪卷发,手拎一个最新款LV大包,俨然一位贵妇人。席间她平静地告诉我己结婚生子,现在担任“海峡新闻”的主持人。我们相对几乎无语,互祝彼此安好。

                  当天晚上我就坐飞机离开了厦门告别了鼓浪屿。坐在半空中俯瞰眩窗外被海水包围的的岛屿,我的心中不免发出一声喟叹:当年我要的是爱情,而她要的是婚姻一一就象这海水和岛屿一样,彼此短暂相拥却又注定分离……

                  《鼓浪屿之个人传奇》

                  又到厦门又到鼓浪屿

                  想起1986年的鼓浪屿

                  那是关于现代诗和生命创痛的鼓浪屿

                  想起1996年的彭浪屿

                  那是关于幸福、谶言和股灾的彭浪屿

                  想起2004年的彭浪屿

                  那是关于非典、邂逅和圣诞的鼓浪屿

                  今夜的鼓浪屿平静如画

                  依然是那年的乌托邦……

                  2015年10月于厦门鼓浪屿


  (https://www.7722wx.com/html/87744267/664511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7722wx.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7722wx.com